半導體產業鏈涵蓋上游的軟硬件材料與設備、中游的芯片設計、制造及封測,以及下游的終端應用環節。
2024年,全球半導體行業規模達3.67萬億元,預計未來五年將以11.8%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;中國半導體市場占全球份額的40%,規模為1.47萬億元,未來五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13.7%,展現出廣闊的市場空間與發展前景。
半導體產業鏈上游
上游主要包括半導體材料、設計軟件以及半導體制造設備等關鍵領域。
其中,半導體材料可進一步劃分為前端晶圓制造材料和后端封裝材料。前者主要包括硅片、光刻膠等,約占材料市場總規模的六成;后者則涵蓋封裝基板、引線框等。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(SEMI)的數據,2022年,半導體硅片以33%的占比位居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份額之首。
EDA軟件和IP核
EDA(電子設計自動化)是為芯片設計、制造、封測全流程提供支持的計算機軟件,是整個半導體工具鏈的基石。目前全球EDA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,新思科技(Synopsys)、鏗騰電子(Cadence)與西門子EDA三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高達約70%。
在半導體IP核(即可復用設計模塊)領域,市場集中度同樣很高。英國的ARM公司處于絕對領先地位,它與在EDA領域同樣強勢的新思科技(Synopsys)和鏗騰電子(Cadence)共同占據了約70%的市場份額。
半導體設備
半導體設備主要分為晶圓制造設備以及封裝與測試設備。SEMI數據顯示,2023年,晶圓制造設備銷售額約占行業總體的90%。其中,薄膜沉積、光刻與刻蝕設備并稱為三大核心工藝裝備,合計市場份額超過60%。
目前,我國在高端光刻機、量測設備等領域仍高度依賴進口。光刻機作為制造流程中的核心裝備,其作用是將電路圖形投影至硅片,以完成微細結構的制作。正因為此,光刻也是整個芯片制造中技術最難、成本最高、耗時最長的環節。
在該領域,荷蘭阿斯麥(ASML)處于絕對主導地位,不僅占據全球八成市場份額,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設計和制造EUV(極紫外)光刻機的企業。
半導體產業鏈中游
芯片主要分為邏輯芯片、存儲芯片、模擬芯片三大類。
邏輯芯片是遵循預設邏輯對數字信號(0和1)進行處理的芯片,如同設備的“數字大腦”,常見的CPU、GPU均屬此范疇。
該領域由美國企業主導,全球前四大廠商——英偉達、高通、博通和英特爾均來自美國。其中,英偉達作為行業寡頭,占據芯片設計市場近半份額,是GPU領域的絕對領導者;高通主導手機SoC市場,其驍龍系列廣泛應用于高端機型;博通專注于通信與網絡芯片;英特爾則長期位居CPU龍頭。
在國內,也已涌現出如寒武紀(常被對標英偉達)和華為海思(在外部壓力下持續發展)等為公眾所熟知的邏輯芯片設計公司。
存儲芯片主要用于存儲數據與程序,主要包括DRAM(動態隨機存儲器,常對應手機運存)和NAND Flash(閃存,常對應手機內存)兩類。
該領域由韓國企業主導,三星與SK海力士位居全球前兩位,合計占據過半市場份額;美國美光科技位列第三。在國內市場中,兆易創新作為行業龍頭,已成功進入全球前十行列。
模擬芯片是處理連續模擬信號(如聲音、溫度、電壓)的集成電路,扮演著連接現實世界與數字系統的橋梁角色,主要分為信號鏈芯片與電源管理芯片。
該領域同樣由美國企業引領,德州儀器(TI)、亞德諾半導體(ADI)和思佳訊(Skyworks)穩居全球前三。國內領先企業圣邦股份也已進入全球前十行列。
在經營模式上,芯片設計公司主要分為Fabless(無晶圓廠)與IDM(整合設備制造商)兩類。Fabless模式僅專注于設計環節,將制造外包,代表企業有英偉達、超威(AMD);而IDM模式則覆蓋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鏈條,如三星、英特爾。
半導體制造
提起半導體制造,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臺積電。的確,臺積電是該領域的絕對龍頭,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70%。
承接前文,采用Fabless模式的芯片設計公司,其制造環節便交由臺積電這類專業代工廠(Foundry)完成。芯片制造屬于高端精密制造,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極高,其中,“制程”越小,技術難度也越大。
芯片制程是衡量制造精度的關鍵指標,通常以納米(nm)為單位,代表晶體管柵極的最小線寬。該數值越小,意味著芯片上可容納的電子元件尺寸越小、集成密度越高。例如,在7nm制程下,每平方毫米芯片可集成數十億個晶體管。
目前,臺積電和三星等國際領先企業已實現3nm制程的量產,并正積極研發2nm技術。相比之下,中國大陸最先進的中芯國際目前量產的制程為14nm,在技術追趕道路上仍有較長的路要走。
半導體封裝和測試
制造完成的芯片需經過封裝與測試環節,前者為芯片提供物理保護并與外部電路連接,后者則用于驗證其功能與性能。封測是半導體產業鏈中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。
全球封測市場的前三強企業依次為:臺灣的日月光(ASE)、美國的安靠(Amkor)以及中國大陸的長電科技。中國在該領域已展現出較強的全球競爭力,封測環節的國產化率已達到約60%。
半導體產業鏈下游
芯片的下游應用覆蓋廣泛,既包括通信、計算機、消費電子、汽車、工業與醫療等基礎領域,也深度賦能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機器人等新興業態。
在日常生活中,芯片已無處不在。從智能手機、電視、電腦,到汽車、智能手表與眼鏡,各類電子設備均依賴于多顆芯片的協同工作。
賦能環節:半導體智慧物流
半導體智慧物流雖然不屬于核心產業鏈流程,但對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和品質至關重要。半導體智慧物流能實現廠區內自動化、智能化、無人化的物料搬運、存儲和信息管理。保障高價值、高精度的晶圓和芯片在超凈環境中安全傳輸。提升生產效率,降低人為誤差和污染。通過數據追溯,實現全流程精益管理。是幫助半導體企業打造燈塔工廠、實現工業4.0的關鍵支撐之一。
艾斯達克始終秉持以客戶需求為核心,通過智能裝備、精密科技驅動,工業軟件打通數據流,數據+AI算法賦能電子及半導體行業智慧倉儲,專注產品品質,用心服務的初心。艾斯達克幫助企業解決智能倉儲領域的科學化、標準化、數字化、自動化、智能化升級時遇到的實際問題,提供智慧倉儲設備定制化服務。
未來艾斯達克將繼續發揮技術人才和資源方面的優勢,為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貢獻力量。在這個過程中,艾斯達克將助力更多企業入圍燈塔工廠,攜手共進,共同推動我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頂端。